重庆自然博物馆《“小小博物学家”养成记》系列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案例精选

发布时间:2025-08-25 | 作者:北碚区科协  | 编辑:刘露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案例精选》,其中,由北碚区科协推荐的在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重庆自然博物馆《“小小博物学家”养成记》系列活动成功入选。

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重庆自然博物馆立足自身馆藏优势,推出以“小小博物学家”为抓手的青少年系列养成活动,通过招募“科学小侦探”“小小讲解员”“小小探险家”“小小观察家”,打造以青少年为中心、以地域为根基、以科技为引擎、以价值为灵魂的青少年科普新模式。

在2024年北碚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中,重庆自然博物馆重磅发布第三季“自然科学小侦探”科普品牌,围绕古生物、地矿、动植物等自然学科知识点,通过侦探换装、实景剧情演绎、科学解密等情景式设计,让课程主题剧情化、参与人员角色化。9个原创主题课程在结构设置、教学方法、馆校合作模式及播出平台上积极创新,倡导科学家精神传播,让青少年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同时课程将反邪教宣传融入科学教育,引导公众用科学武装思想,筑牢抵制邪教侵蚀的认知防线。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多维成长计划,通过“博物+N”培养体系(博物+知识探究+技能实践+文化传播),打破单一知识灌输模式。50名小小讲解员开展为期1周,以动物、植物、古生物演化等为主题的讲座、课程培训,结合标本制作课程,培养表达能力与自信心,提升动手能力,引导小小讲解员思考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理解博物馆的科学传播使命与社会文化价值,深化生态保护责任感。联合北碚区科协开展“千馆展览探未来”活动,30余名小小探险家走进“全息动物园”开展研学活动。展览运用全息影像技术、结合VR虚拟现实打造“重返侏罗纪”沉浸场景,科技赋能体验,让青少年在震撼体验中理解物种演化与灭绝。开展“小小观察家”聆听“真正的侏罗纪世界在重庆”科普讲座,以“元始巴山龙”等本土恐龙化石为切入点,深挖地域特色,通过珍贵化石实证,生动阐述侏罗纪中期生态系统,将抽象古生物学转化为可感的地方叙事。揭秘重庆作为“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的独特地质历史,将元始巴山龙等本土化石资源转化为特色课程。

“小小博物学家”养成记录活动,通过“小讲解家+小侦探+小探险家+小观察家”能力矩阵的搭建,实施“实体标本+数字技术”双轨教学,利用“三位一体”能力培养模型,以知识探究(小探险家)—逻辑推理(小侦探)—文化传播(小讲解家)构建青少年科学素养成长闭环,为博物馆教育提供可复制路径。同时,充分将地域资源转化为科普内容,实现“小标本讲好大故事”,通过VR/全息技术加持,破解抽象知识传递难题,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深化生物多样性认知,培养科学思维与人文素养,在实现文化渗透、强化价值认同时,形成“有趣更有益”的科普磁场。

北碚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