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头条

重庆市五个案例入选“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

发布时间:2025-09-28 | 作者:市科协科普部  | 编辑:刘露

9月25日,中国科协公布了“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名单。其中,科普作品传播类案例40个、科普活动服务类案例30个、科普阵地建设类案例30个。重庆市选树培育的5个案例入选名单,其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施的“抗癌日常”,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实施的“绿能筑梦系列科普之微生物修复文物”入选科普作品传播类案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妙言藥道,药学科普与患者安全活动”入选科普活动服务类案例;西南大学实施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中国科学技术馆、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协实施的“科普创新实验室:我国首个前沿科技成果‘硬’科普化创新基地”入选科普阵地建设类案例。

“抗癌日常”系列科普作品,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重庆大学出版社组织115名科学传播专家历时3年创作,主要包括《抗癌日常 康复有方》科普图书、《抗癌日常随身听》电子出版物、《小O社工谈肿瘤康复》科普图文、《健康三人行 肿瘤康复圆桌派》科普直播及系列科普活动。作品聚焦生命健康主题方向,以普及癌症康复知识,推广科学康复理念为目的,旨在帮助癌症患者及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创作团队原创设计“小O社工”主题形象,给读者带来清新、亲切、温暖等愉悦感受,传递医学温度,拉近作品与读者距离;并联合搜狐健康、新浪健康、百度健康、凤凰健康、CQTV红叶频道,重庆健康12320等网络平台对科普作品核心知识点开展系列推广应用,累计传播3200万人次。

“绿能筑梦系列科普之微生物修复文物”科普视频作品是依托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微生物岩土”前沿成果在“修复文物”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传统修复技术损伤大、污染多的痛点,生动科普了精准、环保的微生物修复方案。作品将“胞外聚合物分泌机制”巧妙比作“微生物胶水”,让核心原理通俗易懂。作品画面借鉴宋代工笔画风,并以“文物医生”视角叙事,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交融。作品由院士团队研究生指导、学生科普先锋队主力创作,是前沿科研反哺科普实践、培养科普后备梯队的成功实践。视频主创团队还深入校园、社区开展配套科普宣讲,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妙言藥道,药学科普与患者安全活动”针对我国69%的公众看不懂药品说明书、70%的家庭存在用药错误,以及传统科普术语堆砌、形式单一等问题,构建“内容-传播-表达-共鸣”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三维场景渗透+四级传播矩阵”科普活动模式。活动开创了综艺式科普新模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表达,形成覆盖20+细分场景的知识库;联动12家三甲医院把科普搬进门诊、社区、云端,沉浸式互动让知识留存率提升50%,线上线下累计触达受众100万人次;推动公众合理用药知晓率从37%升至78%,儿童对“不随便吃大人药”认知率提升57%,老年人漏服药率从42%降至18%,社区慢性病控制达标率提升23%。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由重庆市科协、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铜梁区人民政府四方共建,依托单位是重庆牧堂纯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小院立足区域农业特色,聚焦蔬菜生产问题,创新构建了“三多四方五步”研产销一体化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铜梁模式”。该模式集成了以“健康土壤-绿色蔬菜”为核心的全生育期绿色生产技术,为蔬菜业主提供标准化生产支撑,助力产出“三优”蔬菜。在销售端,与御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社区绿色蔬菜销售,实现全程节本4.8%、减排59.9%、增产15.8%、增收20.8%。此外,小院还牵头成立铜梁绿色蔬菜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观摩交流与技术培训,大面积推广蔬菜绿色低碳技术,服务面积超过1万亩,有力推动了铜梁区蔬菜产业的绿色生产。

科普创新实验室由中国科技馆、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协共建,于2024年7月成立,是我国首个专注前沿科技成果“硬”科普化的产学研用组织式科普研究与服务机构,旨在以前沿科技成果展品化为载体,建立科研成果、学者与公众的新纽带,释放科研成果社会经济价值,催生硬科普新质生产力。目前,实验室已建成“科普创新成果展览中心”,同时也是“重庆大学科普研学实践基地”和“中国光学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首批立项的来自重大、清华、中科大、中国科学院等在内的全国14家科研院所的18个“首台套”科技成果科普转化项目均已完成研发,其中5件在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展出、13件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首展。

近年来,市科协切实履行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职责,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大突破”,鼓励和支持基层科协组织、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主动作为,选树培育了一批鲜活的典型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全市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市科协将以打造西部科普中心为总牵引,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为总抓手,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做优科普人才生态,优化科普资源供给,强化科普交流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科普成果。

市科协科普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