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巾帼科技创新沙龙”在渝举行。本次沙龙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指导,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支持,重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重庆市科协和重庆科技大学共建智库)和重庆科技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联合主办,以“发挥女科技工作者作用,支撑中国‘气大庆’建设”为主题,旨在组织成渝地区油气领域女科技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专题报告、座谈交流等方式,为成渝地区打造中国“气大庆”,以及成渝地区女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在调查研究阶段,重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项目组先后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重庆涪陵页岩气公司、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沙坪坝地质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并与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分院、重庆市沙坪坝区妇联、重庆市涪陵区科技局相关领导和专家交流研讨。
11月22日,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石油大学、中石化江汉油田重庆涪陵页岩气公司、重庆科技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重庆科技大学,围绕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等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教授谢丛姣以“页岩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创新与技术进展”为题,系统阐述了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颖聚焦“二氧化碳强化深部煤岩气生产机理研究”,揭示了天然气伴生二氧化碳的高效封存与资源化利用路径;中国石化江汉油田重庆涪陵页岩气公司副主任工程师郑珊珊立足公司实际,分享了涪陵页岩气田高效开发与绿色开发实践经验;重庆科技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吕雪莹以“远源型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定量评价”为题,系统阐述了影响油气成藏概率的关键因素。
专题研讨环节,专家们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重庆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重庆市沙坪坝区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王丽萍,重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讲师杨黎霞分别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女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成渝地区天然气(页岩气)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为题做了分享。王丽萍系统分析了川渝地区女科技工作者现状,提出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强化科研资源供给、健全社会服务对接机制、破除职业发展障碍等途径,激发女科技工作者潜能。杨黎霞深入剖析了成渝地区页岩气绿色低碳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区域能源转型需求提出了建议。
座谈交流会上,重庆市女专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龙晖,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廖晓玲,西南石油大学采油气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颖,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发展规划与质量管理中心主任代才莉,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副主任刘佳瑜等女科技工作者代表相继发言。大家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科研项目、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家庭事业等方面的经验体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女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彰显了她们在科创征途上的巾帼力量。作为中国科协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巾帼科技创新沙龙始终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必争领域,为女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女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集聚巾帼科技力量。
(重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 供稿)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