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教老协社会服务专委会顾问、原重庆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任绍光教授,自1999年退休以来,持续发挥专业特长,在“三农”领域身体力行,挥洒着一腔热血,诠释了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留下了一串串可圈可点的印记。在2022年,任绍光教授荣获“重庆市最美科技志愿者”称号,并得到《光明日报》等报刊的多次报道。
潜心科研,成果丰硕
任绍光几十年如一日,退休二十余载仍活跃在科研一线,深入农村贫困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他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人脉”,组织了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主持并完成了“木姜子组培育苗产业化生产及综合利用研究”“重庆江津石蟆橄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等13个重大涉农科研课题,得到各方的广泛好评。这些课题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特色农产品的培育、药理研究到农业产业化示范,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建言献策,助力发展
任绍光接受北碚区东阳镇西山坪村、酉阳两罾乡内口村、万州龙沙镇、贵州桐梓九坝镇等20多个村镇的邀请,组织专家实地走访交流,执笔编写了众多关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方努力,不少村镇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带动了一方发展,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作出了突出贡献。
生态修复,荒山变绿洲
任绍光自筹经费,在重庆华岩镇中梁村承包30多亩石漠化荒山荒坡,开展“中梁煤矿石漠化地生态修复示范园建设研究”,将荒芜之地转变为生态示范园和修复基地,这一成果获得100多位市县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为重庆地区乃至全国石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扶贫助学,点亮希望
多年来,任绍光始终致力于贫困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他不仅助力众多贫困家庭子弟圆梦大学,还通过义务讲座激励农村孩子奋发成才。在他的支持下,一批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硕士、博士、教授乃至海归专家。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也为社会输送了宝贵的高素质人才。
任绍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对“三农”事业的热爱与担当,为重庆地区振兴农村经济作出了显著贡献,成为乡村田野上科技兴农的典范,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重庆高教老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