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重庆市行知学校内掌声不断,一场以“科技改变农业生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科普月活动火热开展。活动现场,四年级学生主持人从容大方地介绍嘉宾,学生代表深情讲述农业科学家吕中华的故事,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副研究员郑阳则以“神奇的农业魔法”为题,从“农业科研的定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切入,借助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太空种子育种等实例,把实验室“搬”到学生眼前,让抽象的农业科技变得可感可触。他不仅揭秘了太空种子的培育历程与无土栽培技术,还向学生发出“共种太空种子”的实践邀请。这场活动,正是江北区科协持续推进“馆院校合作育人机制”的又一鲜活实践。
江北区科协始终将“馆院校合作”作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核心抓手,着力打造“人才-学校-科研院所”三维联动格局。通过积极链接科研院所资源、推动科研力量走进校园,让科普从“单向传播”升级为与青少年的“深度互动”。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更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与学校结对,打造‘科研专家+教师+学生’的协同创新团队,让青少年在‘听科学、做科学、玩科学’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江北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协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像郑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成为青少年的“科学引路人”,推进更多优质的馆院校合作项目,让科普的种子在更多校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江北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