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史今科技故事 传科学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10 | 作者:城口县科协  | 编辑:刘露

9月9日至9月10日,城口县科协紧扣“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先后走进城口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重庆城口育才中学校,将历史科学故事与现代科技力量相融合,为400余名师生打造沉浸式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

图片3

宣讲现场,文旅部全国“五好”讲解员王梦圆以重庆自然博物馆史料为脉络,带师生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生动讲述1930年卢作孚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历程——为建院四处筹措经费,劝募3万银圆建成惠宇楼;抗战时期,该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诺亚方舟”,翁文灏、杨钟健、黄汲清、常隆庆等科学家在此攻坚克难:黄汲清带领团队寻遍重庆找到百年银杏,耗时两年制成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以完整疆域激发民众抗战信心;杨钟健团队在颠沛中完成“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的发掘与装架,让民族自豪感在困境中升腾。一个个故事,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精神深入人心。

城口县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老师陈春茂结合生活实例,展现科技对当下的改变。从我国9.54亿网络支付用户的便捷生活,到能“感知需求”的智能家居;从全国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5亿千瓦的绿色实践,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让学子直观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也理解了“创新是国际竞争核心”的深刻内涵。

同学们在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展板前驻足。大家认真了解袁隆平院士“一生逐梦稻田”,研发杂交水稻解决数亿人温饱的坚守;观看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中寻得灵感,历经191次实验提取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故事。“原来科学家离我们这么近,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发出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此次活动既是城口县科协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科技与生活的桥梁,让400多名学子在聆听与感悟中,点燃了科学梦想,坚定了报国信念。

(周晴 城口县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