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战略发展

下好改革“一盘棋” 释放发展新动能——江津区科协扎实推进“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改革工作

发布时间:2025-09-02 | 作者:江津区科协  | 编辑:刘露

实施“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改革,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举措。自今年4月该项改革启动以来,江津区科协坚持“一盘棋”思维,充分发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纵深推进改革工作,共建大群团工作格局,为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贡献基层科协力量。

坚持凝心铸魂 激活基层科协“红色引擎”

突出党建统领。健全党建带群建工作体系,30个镇街党(工)委把群团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总体布局,在“党的建设”板块设置“群团综合岗”,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精心打造“津探号”区科协党建品牌,构建“三个党建模式”。区科技馆党支部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打造具有较强示范性的支部特色品牌的党建创优模式;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圣泉街道浒溪社区作为重点,逐步形成“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党建共建模式;纵深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全力推动党建与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普服务等深度融合的党建融合模式。

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多跨融合,将群团“为党分忧·群暖巴渝·大爱江津”工作品牌与区科协“科技春雨进万家”品牌行动联动起来,联合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建好市级科学家精神宣讲江津分团,深入基层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等系列活动40余场次,成功举办江津区首届中小学生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活动,大力营造鼓励创造、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做实人才服务。坚持用心用情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联合各群团、相关单位积极培育优秀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做好创新争先奖、科技工作领域最美重庆人等举荐工作,涌现出重庆市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牛强等优秀科技工作者。联合举办2025年江津区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引导科技特派员以及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专家人才服务企业,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搭建桥梁。

坚持品牌赋能 打通科普下沉“最后一米”

品牌项目示范。精心培育江津区科普志愿者总队“九色光”儿童减灾防灾科普项目,通过沉浸式防灾科普活动提升青少年及家庭灾害应对能力,累计开展生存训练营200余场,组织1575名志愿者服务1万余个儿童及家庭,成功入选中国科协最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用心打造“科普之光点亮儿童梦想”活动,联合群团等部门形成“科学实验+主题宣讲+科普展览+圆梦助学”的特色模式,将科普资源打包送进校园,为莘莘学子点亮科学梦想。该活动先后走进嘉平学校等乡镇学校,连续七年获评重庆市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三级网络覆盖。深化覆盖全域的“1+N+X”三级科普设施矩阵,即1个综合性科技馆为枢纽,N个特色设施为支点,X个社区科普教学点为节点。江津科技馆持续聚焦全域做好科普服务,累计接待公众135万余人次,接待团队420余个,其中青少年占比约75%。差异化打造特色科普设施,新建2个主题不同的科普长廊,累计建成校园科技馆10个、乡村科普馆4个、科普长廊10个。44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聚焦社区,依托“科普重庆”应用,创新打造“点单+派单”社区科普服务模式,推动优质科普资源直达基层,春季班共开设科普课程345课时,累计16个教学点获评市级示范。

科普服务均衡。统筹推进科普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向乡镇及农村地区倾斜优质科普资源,实现科普服务均等化覆盖,让科普触达更多人群。发挥科普大篷车“科普轻骑兵”作用,走进吴滩、油溪等7个镇街、6个村(社区)、8所中小学,还特别组织科学教育服务专门学校活动,惠及乡镇社区居民及中小学校师生6000余人次。依托江津区种子农药协会、江津区花椒协会等农技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40余场,服务1.15万人次,促进提升农民专业素养。举办好科普赛事,江津区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镇街参赛率达100%,网络知识竞赛参与人次创历年新高,掀起科学知识学习热潮。

坚持多跨联动 释放科创赋能“乘数效应”

智力引领产研融合。构建“院士+企业+高校”的协同创新体系,扎实开展院士引进工作,今年中建桥梁有限公司、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均同院士达成合作意向,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优质项目在津转化落地,正有序推进签约事项。截至目前,通过院士工作站等平台累计引进院士及其团队7个。

搭台链动企业创新。聚力江津“3+3+X”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目标,聚焦重点领域、瞄准重大产业,推动辖区内“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建立科协组织。截至目前,累计建有16家企事业科协。组织企业参与创新方法培训,增强企业创新思维。江津区连续3年入选“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榜单,2名企业家获评“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企业家”,3个项目获评西部(重庆)科学城十大科技创新事件、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协作培育后备人才。江津科技馆“玩转科学·乐享暑期”活动热力启幕,围绕力学、声学等更多科学主题,通过“动手做+趣味学”的模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力、创造力与探究精神,120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联合团区委等部门打造江津区“少年科学院”,与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共同开展雏鹰计划训练营,搭建科技实践交流平台,39名青少年参加暑期首期训练营,促进提升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联合区教委举办江津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区8600名师生参与活动,择优组队参与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5个、专项奖1个,获评“优秀组织单位”。2所高校、4名学生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首届重庆市中小学生科学家精神主题演讲活动等赛事活动中取得佳绩。

(刘万萍 江津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