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康,中共党员,主治医师,1975年出生于重庆市渝北区。现任渝北区中医院党委委员、书记,兼任渝北区科协副主席。蔡安康作为渝北区科协“三长”,在带领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认真做好科普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蔡安康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卫健委党委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落实医院管理及科协工作职责,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加强医疗学术交流,牵头组织医疗技术攻关,配套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扎实推动医疗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在服务内涵上“做加法”
服务是医院的本质要求,在为群众看好病的同时,又能给予病人讲解其中的一些治病原理,开展医学常识科普行动,一直以来是蔡安康行医理念和在中医院推崇的做法。
近年来,渝北区中医院结合医疗实际,围绕民生需求,先后在疫情防控、重点专科、优质医疗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服务举措。
一是拓展服务范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蔡安康迅即组织区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区内层面,医院开通了“24小时心理干预热线”,累计服务2389人次,最大限度预防减少心里恐慌;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组织8位“渝北名中医”和“专家工作室”开展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宣讲;组织中医专家研发推广“专门中药汤剂”(玉屏风散合桑菊饮),免费向群众配发1万余剂,有效服务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区外层面,第一时间组建“援鄂医疗队”,赴湖北协助疫情防控工作;同步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援鄂队员家人提供有力后勤保障服务,切实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二是丰富服务载体。在渝北区中医院,蔡安康带领相关人员先后启动了胸痛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创建工作,并邀请市级专家团队来院合作、指导,从而实现了医院多学科联合开展急性胸痛及脑卒中的规范化诊疗。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建立,神经外科已成为中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科室之一,在患者促醒、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全程使用特色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仅2020年,收治接诊胸痛、脑卒中患者500余例,实施脑外科手术60例。
三是延伸服务触角。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渝北区中医院与成都新都区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智慧医院”样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开展“大健康”项目合作,填补医院“高端诊疗”空白,为群众享受优质诊疗服务提供坚强保障。蔡安康作医院党委书记,在决策和推动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服务流程上“做减法”
近年来,蔡安康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坚持把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让患者省事、省心、省力作为工作落点,千方百计为患者就医“松绑减负”,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好评。
一是为患者“减负担”。严格按照健康扶贫攻坚行动要求,坚持医院公益导向,扎实开展“三个一批”行动,确保农村贫困患者门诊自付比例不超过18%,住院自付比例不超过8%。累计为四类贫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 1361人次,红十字会重病兜底“一站式”结算保障服务门诊1057人次、住院378人次。
二是让群众“少跑腿”。依托“民主议事”“义诊服务”等主题党日活动,蔡安康先后深入社区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主题宣讲活动10次,发放健康教育科普资料27类、上万份,更新健康科普教育宣传专栏18期,举办各类健康科普讲座7次,上门服务群众200人次,最大限度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就医“压时限”。“压时限”不是简单的减少患者看病时间,而是在确保就医质量、提高就诊水平的基础,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为此,蔡安康把加强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作为重点来抓,分类分项制定医疗服务指南,大力推行“一次告知”等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挂号、缴费、问诊、治疗等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办事“更便捷”了。
在服务效率上“做乘法”
蔡安康认为,中医虽是传统治疗,但创新是中医发展的不遏动力。他把“互联网+”医疗服务作为中医院改革的抓手,广泛推动移动终端智能的应用,打造“线下一站式、线上一体化”服务新体系,实现医疗管理服务的倍增效应。
一是科技助力,服务更便捷。大力推进预约诊疗和远程医疗,开通医院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挂号、线下自助挂号、自助查询打印检验结果、微信支付宝支付医疗费;实施排队候诊叫号系统,缩减患者取号、就诊、检查等候时间;实现院内WiFi信号全覆盖,异地医保实时结算;提供电子医保卡扫码支付、信息推送、就诊提醒等多样化智能化服务;实施中医云平台信息化建设和14个基础信息系统模块的更新运用。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截至2020年底,通过网上预约挂号23076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门诊缴费111278人次、住院预交184人次。
二是智能会诊,服务更贴心。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提高医院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能力,与大坪医院搭建远程心电、远程血压检查平台,开展远程心电1214人次、远程血压738人次;与市急救中心、重医附二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先后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讨论7例。与重医附一院建立远程影像和远程培训服务平台,最大限度保证影像学检查结果阳性率、准确率。同时,邀请重医附一院医学影像专家,每月开展线上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医技业务水平。
三是创新引领,服务更专业。大力推进医院科研创新,重视人才交流培养,有计划、有重点输送医、护、药、技外出进修26人次、短期培训39人次,规范化培训3人次。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制定科研建设管理办法,研发新技术新项目36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参与市级科研课题2项、区科研立项2项,医疗服务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服务配套上“做除法”
严管出效益,制度是保证。近年来,蔡安康坚持从抓医德医风入手,规范医院行风评比、事故处理以及招投标等事项,从而提升了中医院的整体形象。
一是制度保障“除风险”。结合医院实际,成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医德医风管理规定》《行风评比方案》《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11项,确保医德医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监督考评“除漏洞”。将医德医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通过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重点对“乱收费、大处方、滥检查”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管;定期开展病例督查、处方点评、药品使用情况排名,对不规范用药的医生进行约谈。同时,积极开展药品二次议价,规范药品采购行为,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利益。
三是党务公开“除短板”。适时对三重一大、招标采购、诊疗费用、药品价格、收费项目等事项予以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杜绝乱收费、大处方等乱象。同时,设立举报箱、公开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方便群众监督。
2020年,渝北区中医院通过国家二甲复审,全年医疗收入、诊疗人次、三四级手术比例持续提升,门诊均次费用、药占比、管理费用比例同步下降。蔡安康本人也受到上绵表彰,成为科协系统“三长”先进代表之一。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