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旼媚,武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主管技师,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10余年来,锻炼出她坚定果断、敬业求真的检验人精神,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防止了疫情的蔓延扩散,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发挥专业特长 带头学科实践
进入2020年,湖北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疫情虽然局限,但其病原体不明、传播方式不清、疫情发展迅速,凭着专业的敏感性,她充分认识到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作用,关注疫情变化趋势,不断收集舆情信息,主动同上级疾控中心同行进行信息沟通,掌握最新进展。因武隆地处山区,实验室检测能力有限,仅能开展微生物基础检测工作,为加强检测水平,她主动申请到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核酸检测技术,带头参与武隆区首个PCR实验室建设,助力区中医院、福康医院PCR实验室规划。通过理论知识讲解、手把手培训等方式对样品采集和核酸检测技术开展培训共计5场次,79人次。将采样人员数量从6人增加至54人,检测人员从3人增加至12人,为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做好了技术储备、人才储备。通过多次实验,检测出武隆区首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为武隆区新冠疫情防控早发现、精准防控作出重要贡献。
舍小家顾大家 全力投入防控工作
为打好此次疫情人民战、阻击战、总体战,陈旼媚同志主动放弃休假,和无数疫情防控人一起进入“5+2”、“白加黑”工作模式,她的鼠年春节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除夕夜,原本和家人兴高采烈地赶回重庆家里吃年夜饭,就在快要到家门口时,她接到疫情处置命令,毫不犹豫地掉头赶回武隆,一头扎进实验室。从那以后,她连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奔波在武隆的田间地头、医院、农户家中进行采样,然后进入实验室,经常熬战至凌晨两三点钟,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一家人也没能在一起好好吃过一顿饭。为控制疫情,她舍小家顾大家,义不容辞、冲锋在前,即使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仍然有发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外来疑似人员的标本需要检测,无怨无悔,身先士卒,带领检验科全体人员,全力把标本检测完成。目前,她带头共采样1000多份,检测标本上万份。
紧急驰援湖北 成就最美逆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却依旧义无反顾地“逆行”。2月23日,陈旼媚加入重庆市第十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孝感进行对口支援。一到孝感,就立即开展相关工作,了解疫情工作开展情况,与中国疾控中心、孝感市疾控中心检测力量形成合力,扎根于孝感市疾控中心,承担核酸检测工作。在35天的援助期间,她潜心助力当地检测能力提升。通过实地考察、充分评估、参与指导新建了4个PCR实验室,使孝感市新冠病毒核酸单日检测数量从初期的200多份大幅提升到2000余份。驻点孝感疾控参与核酸检测工作,迅速融入当地队伍,累计检测样品13708份。通过科学分区,合理分组优化检测流程,保障生物安全底线,使单次核酸提取总量达472份。通过理论讲解、手把手教学、座谈讨论等方式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共计8场次、185人次,助力当地检测队伍建设,为孝感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测队伍。援鄂期间,她始终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为当地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被评选为孝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工作者,被中共孝感市委通报表扬;所在的疾控系统驻孝感小分队也被国家卫健委、人社部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严谨精神 提升疾控工作能力
疫情期间,她奔走于实验室、采样技术培训讲堂、集中隔离点等地,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当全市疫情呈现蔓延扩散之势,周边区县都陆续出现确诊病例时,为保证样品质量,她又耐心地向采样人员讲解采样关键环节,确保每名采样人员掌握样品采集要领。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需求以及仍然严峻的防病形势,承担着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一名疾控人,她一直以科学的精神严谨工作,不断提升自己检验检测能力。
陈旼媚作为一名医学生,从未忘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疾控人,践行“招之即战,战之即胜”的逆行者精神,用行动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在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线。
(黄河春 武隆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