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援鄂医疗队员杨山
他叫杨山,是一位“70”后中共预备党员,现在是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山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亲经常带他到医院就医,见惯了医生细心认真的看病经历,铸就了杨山救死扶伤的医者梦。自工作以来,他24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儿科第一线,得到同行和患儿家属的好评。面对突出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请战,奔赴湖北孝感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成为一名最美逆行者。每当他说起援鄂的经历,眼神中总泛着泪花,他说“作为医生能经历这么一次与生命赛跑的斗争,很光荣很自豪!”
实践出真知,潜心提升医技
1996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杨山执着地坚守着当初那份“献身医学、服务人民”的初心,扎根“哑科”20余年,对待患儿及家长总是细心、耐心、友善,誓做患儿及家长心中的“好医生”,业务技术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8年5月,作为“两高”人才,被引进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担任儿科主任以后,杨山带领全科医务人员积极创建医院新生儿及危重儿童急救中心,每年接诊患儿4000人次,其中疑难危重患儿400余人次;积极开展个体化诊疗,在熟练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关注研究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被患儿家长亲切称呼为“博士主任”。
舍小家为大家,请战逆行担使命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突如其来,特别是湖北战“疫”一线形势严峻,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杨山积极请战到抗疫第一线去支援,主动承担周末门诊工作,周六周日在门诊排查发热患儿。
得知医院正在组建援鄂医疗队后,杨山在第一时间向组织交上了请战书。在医院批复之后,他也非常纠结,因为妻子患脑胶质瘤5年,每月要化疗5天,化疗期间恶心,呕吐非常剧烈,恰逢女儿今年中考,实在开不了口要离开。妻子和女儿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他面对疫情迎难而上的坚强后盾。
在出征湖北孝感前夕,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他鼓足勇气,郑重地向医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多年来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志愿,并幸运地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2020年2月20日,他作为重庆市第十三批援鄂医疗队241人名队员之一正式出征湖北孝感,一路逆行,被分到大悟县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开启了在战“疫”一线践行医者和党员初心使命的新征程。
全身心投入抗疫,把医者大爱留在一线
在援鄂抗疫一线,杨山先后转战于大悟县人民医院和大悟县中医医院。大悟疫情形势较严重,确诊及疑似病人多。在工作中,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气的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工作2小时以后,就会逐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喘不过气,只得稍做调整,然后继续坚持。他说,当脱下防护服,你就会感到能自由呼吸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想到危重的新冠病人,他们也需要呼吸,在生命面前,如此的困难都不是事。
援鄂期间,杨山深深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主动把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做一块砖。他和队员们一道,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尽管一天下来总是汗水湿透全身,脸上也要留下深深的勒痕,但在援鄂的33个日日夜夜,杨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预备党员,却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退缩,而是勇于担当、主动适应、做好表率。援鄂期间,杨山直接指导救治患儿13人,所在的团队共管理确诊病人206人,疑似病人64人次,其中重症病人12人,危重症3人,参与远程会诊8人次,率先在孝感市实现新冠肺炎“清零”,受到上级表彰。
杨山为人乐观向上,他一直觉得,援鄂抗疫对医务人员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因为这里汇集全国优秀的同行,与他们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交流,也可以学到了很多技术,并逐渐建立友谊。在在抗疫间隙,他还积极参与当地医院的查房,疑难危重的讨论,多次对当地医生进行讲授培训,在结束援鄂时给大悟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鄂归来,杨山即主动回归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不管未来如何,他都要始终坚持努力站在儿科发展的新起点上,永远奋进在救死扶伤的爱心之路上!作为一名援鄂医疗队员,此生他将秉承抗疫精神,铭记请战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吴红亮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