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科技专家专注新材料研究20年

发布时间:2018-06-2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太鲁科技董事长吉维群

重庆九龙坡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太鲁科技董事长吉维群,专注新材料研究20年,带领团队创新攻坚不断探索取得了优异成绩,再次入选“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化工专业出身沉醉于和粉体材料打交道

吉维群1988年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无机化学反应工程专业。2010年8月,负责组建重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法人。近10年来,吉维群先后主导取得了25项发明专利并获授权。

早期,吉维群陶醉于与钛白粉打交道,在国内率先对引进的钛白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开发了多个锆包膜系列塑料、油膜、造纸专用高品质钛白新品,建成业内一流的研发体系和研究队伍。

然而,在年逾四十行业声誉鹊起之时,吉维群离开了奋斗十余年的钛白行业。吉维群说,2007年他从渝钛白辞职后,还是瞄准自己的专业领域,粉体材料研究。接触超微细铜粉后,他发现这个行业很有前景,而且超微细金属铜粉因性能卓越,应用十分广泛,市场需求巨大。

独创新工艺走科技创新之路

铜粉的制备技术是影响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超微细铜粉因易氧化、研磨加工困难,传统的物理机械方法只能生产2500目以内的工业铜粉,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均匀、质量波动大、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而化学还原法生产纳米铜粉所用还原剂成本高、有毒、产生二次污染,加之非常容易氧化变质(只能氮气保护、密封保存),制约了超微细铜粉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吉维群的带领下,他和他的科研团队不断尝试创新,于2008年成功开发出了以含铜废渣、废料、废矿和电镀铜液为原料,用湿法循环还原技术提炼出纯度超过99.9%的亚微米超微细铜粉新工艺,实现了全湿法炼铜工艺的重大突破,打开了铜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之门。经权威检测,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亚微米铜粉较国外产品粒子更细、形状更接近球形、纯度更高。

利用亚微米铜粉的诸多特殊性能,太鲁科技先后开发生产出了亚微米铜基精华油、亚微米铜基润滑油、铜基抗磨润滑脂等亚微米铜粉的衍生产品。相关铜基衍生品先后获得重庆市重点新产品与高科技产品称号。

“我们的产品科技含量极高,在国外主要用于军工、航天与特殊领域。我们打破了国外封锁,与重庆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先从民用、工业领域开始,服务于节能减排与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我国机械加工与设备运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吉维群说着向记者展示了一款产品——亚微米铜基精华油。据悉,在传统润滑油中添加该款精华油,除了提供更好的润滑与抗磨性能外,通过超强的流体自清洁与铜合金自修复,发动机会越用越好,延长发动机与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继续开发产品应用

太鲁科技利用其规模与成本优势,不仅可为中国军工、航天及特种领域提供特种铜基材料,打破国外封锁,自给自足,还率先将亚微米铜基复合功能材料用于民用和工业领域。

吉维群透露,他和团队后续正在开发的铜基衍生产品中,有用于污水与饮用水杀菌保质处理的铜基环保杀菌剂,有与3D打印金属粉末按比例配合使用,提高3D打印金属制品韧性与耐腐蚀性能的专用铜粉等等。

按照吉维群的构想,太鲁科技将打造一个面积300亩的基地和年产5万吨的亚微米铜粉生产线,预计产值超过500亿元,加上铜基衍生产品产值上千亿元。在未来的2-3年,重庆太鲁科技将建成世界一流亚微米铜基复合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涂馨 潘玲  九龙坡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