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是科协组织的主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2017年4月以来,在市科协企事业部的精心指导下,万盛经开区科协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活动,在平台建设、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万盛经开区科协始终坚持将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作为精准对接活动的基础、核心,将挖掘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作为首要任务,将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作为重要工作。
(一)广撒网抓重点,准确把握企业科技创新需求。
一是广泛收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是精准对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万盛经开区科协将收集整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在市教委、市科协发布活动通知后,立即联合区科技局印发了《关于征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通知》,由街镇直接面向辖区企业收集企业最新科技创新需求,共收集整理18家企业科技创新需求62条。
二是重点核实确认有效需求。为帮助高校团队准确把握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让企业准确表述其需求是关键,万盛经开区科协在对收集整理的需求进行初步判断分析后,到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现场核实确认有效需求46条,向市科协提交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科技创新需求26条。2017年5月,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雄一行到万盛经开区开展了企业科技需求调研工作。
(二)勤服务多联系,积极当好企业与高校联络员。
一是做好市内高校来区对接服务工作。加强与市科协沟通联系,根据初步对接意向和来区高校团队安排,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召开相关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明确对接流程,落实各组责任分工。2017年7月,高校与区县(园区、企业)科技资源精准对接首批试点活动在万盛经开区成功举行,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8所高校的13个团队按产业领域分成4个组与15家企业开展了精准对接活动。
二是主动组织企业赴高校联系对接。为避免活动热闹一次就偃旗息鼓,万盛经开区科协在集中对接活动后持续开展了对接跟踪服务,特别是对在集中活动中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团队,在做好企业引导工作的同时,主动与高校团队联系,多次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到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等高校进行反复对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如根据重庆中色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重庆科技学院对接情况,经开区科协组织企业负责人先后3次到学校对接交流,周雄副主席亲临指导,学校副校长肖大志对此高度重视,出席活动并指定了科研团队赴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协商具体合作事宜,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保障促转化,深化企业高校精准对接成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万盛经开区管委会2017年11月明确对建立区级研发平台的予以最高50万元支持;万盛经开区财政专项列支200万元支持万盛经开区企业、部门与西南大学开展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企业与高校对接提供了政策支持;为鼓励企业与高校在精准对接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经科协协调争取,经开区科技局明确2018年区级科技项目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的科技创新项目。
二是促转化出成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万盛经开区在本次高校企业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活动中取得了系列成果。2017年6月,万盛经开区与西南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在经济社会发展展开全方位合作;平山产业园区牵头与重庆大学合作,柔性引进何季麟院士、潘复生院士及其团队,服务全区新材料企业发展,并成功创建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中色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重庆科技学院就研发平台建设、系列科研项目研究达成一致,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共建起了学生实习基地,与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合作,引进该校学生10余人到企业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在深化现有企业与高校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收集,进一步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
(一)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关系。一是指导企业克服等靠要思想,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争取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二是扩大合作的领域,除了人才的交流合作外,指导企业重点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三是进一步促进还未固化合作关系的企业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合作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扩大活动参与面。万盛经开区现有科技型企业参与到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活动中的企业约占总数的10%,经开区科协将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科技创新需求,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人才团队、企业的联系,做好企业到相关高校学习对接的组织工作,同时做好邀请高校来区对接的服务工作,为加强企业与高校沟通交流搭好桥服好务。
目前,万盛经开区正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亟需高校科技资源的倾力相助,在此,恳请市科协、市教委继续加强指导,各高校、人才团队多关心,支持万盛企业创新发展。
林晓明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