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基于馆校结合的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发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1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科技馆的科普展品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由于展品本身的限制,青少年在参观完科技馆后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认识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因此,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科普课程,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科学实验,方便青少年在家中也能按照科技馆中学习到的方法开展,将科普阵地从科技馆拓展到学校和家庭。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过的我会忘记,我看过的我会记得,我做过的我才会理解。”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科学实验,方便青少年在家中也能按照科技馆中学习到的方法开展,将科普阵地从科技馆拓展到学校和家庭。

一、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概念

科技馆教育活动是指主要依托科技馆展览,整合社会相关资源,多层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活动。本文讨论的科技馆教育活动主要指整合学校资源开展的与中小学校科学教育相衔接的教育活动。

二、科技馆馆校结合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科技馆在教育活动的设计方面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科学的特点,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轻松地体会、探究科学的奥妙和原理。

(一)体现年龄的针对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思维方面也各具特点,因此,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根据其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将青少年分为儿童(2-7岁)、少年(7-11岁)和青年(这里的青年主要指初中阶段一般为11-15岁)三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活动。

(二)结合学校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互动性和趣味性,体现活动的教育价值

结合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开发一系列不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强的科学活动,是科技馆科普活动与中小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发挥其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这样,青少年在参与每个活动时,通过切身体会都能够体验到与其课程相关的科学内容以及它们的具体应用。

(三)体现与青少年生活的密切关联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原理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从学校教育中对自然环境中水资源的分布,可引申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方法及意义;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及如何逃生自救等,进行发散性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三、基于馆校结合的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模式

在以馆校资源开发设计为根本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科技场馆“馆校结合”的科普教育活动,目前如下开展的几种科普活动形式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联系较为紧密。

(一)组建科普专家团与学校一同举办各种主题的科普讲座

通过邀请相关教育部门、机构及学校优秀专家教师组建科普专家团,结合学校科普活动月的主题活动、全国及省市的科普日、科普周及科技节等走进学校开展多种专题的科普讲座,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方法、精神的目的。

(二)定期在科技馆上演的科普剧、科学小实验

在常设展厅设置专用表演舞台,将一些无法用展览形式表现出来的科学现象、原理和运用,以科普剧和小实验的形式,通过工作人员操作表演或观众直接参与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在青少年面前,使其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感受科技、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中小学生参与度高的互动类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主要是指根据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常设展厅的展示内容,组织策划的内容丰富、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进入相关展品展项科技知识的理解和探索过程。

例如,重庆科技馆2015秋季学期实施的“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该活动是在为解决科技场馆普遍存在的周二至周五人流量不足和不均、科普资源利用率不高的背景下组织策划的。转变“等客上门”“重展轻教”的旧观念,把满足学校需求放在首位,以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为目标,以科技馆展品资源为依托,用科技馆特色的教育方式,适应学校学科方向、课程标准、课时和班级组织形式,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学校1~9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内容包括专题参观、主题活动、趣味科学实验、快乐科普剧以及梦工场科学小制作五大门类。项目配套《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为学校建立了明确的“菜单式”科普服务方式和机制,有效联通了馆校互相了解和互通有无的桥梁,成为馆校结合项目特色模式的基础。此项目实施性是以科技辅导员的教师定位为支撑,服务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截止2017年春季学期,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实施第四期了。总共四期服务学校66所,服务班级867个,服务学生39187名,74150人次;实施课程343门,授课1679堂;满意率保持100%。

(四)面向中小学科学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科普专项培训

以科普工作者为对象,面向中小学科学课教师、科技馆教育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等特定人群,开展一些科普方法、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相关内容的培训课程。例如,结合每年全国性的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的活动内容,邀请教育机构及高校的专家、教授就中小学科学教师如何辅导中小学生做好摄影、动漫和科普DV的设计和制作工作特组织开办了中小学科学教师影像制作培训。

科技馆作为社会非正规教育机构,其教育活动是对学校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学校课程互动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平台。因此,在活动设计中要始终以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为策划前提,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为设计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的“馆”“校”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学校对于科技教育的多方面的需求,深化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强化科技馆的教育效果。

重庆科技馆供稿 作者:张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