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重庆高教老协联合北碚区老科协,在重庆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功举办油菜种植专题培训。活动特邀西南大学资深退休教师谌利现场授课,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49名学员参与。
本次培训旨在发挥老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青年科研人员在油菜种植领域的专业能力。活动现场,谌利围绕“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和“油菜的一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两大专题展开系统讲解。
在第一专题中,谌利深入剖析了油菜的感温性、感光性,以及我国甘蓝型油菜温光反应类型的分布规律。通过生动实例,他解释了不同油菜品种生育期从180天到220天不等的原因,阐明了为何有的品种需在“白露”播种,有的则要推迟至“寒露”,为学员们提供了科学的品种选择和播种时机判断依据。
在第二专题中,谌利系统讲解了油菜从发芽出苗期、苗期、蕾苔期、开花期到角果发育成熟期五个生育阶段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各阶段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他强调,只有根据各生育阶段的特性采取针对性栽培措施,才能确保油菜正常生长发育,实现高产稳产。
培训现场气氛活跃,青年学员积极提问。谌利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员们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进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此次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员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充分体现了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薪火相传”的价值,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动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
(谌利、李娟 重庆高教老协、北碚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