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服务

江永明:拥抱生物科学 耕耘三尺讲台

发布时间:2025-08-14 | 作者:长寿区科协  | 编辑:刘露

江永明,现任重庆市长寿一中生物教师,长寿区课题指导与评审专家库候补成员。1998年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至今,26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凭借对生物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在教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展现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卓越风采。获评长寿区2025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

图片1

让生物课堂成为梦想“孵化器”

江永明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教育的生命力。为此,他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在长寿一中的生物实验室里,他常手持自制教具向学生演示:“这些果蝇杂交实验模拟的性状分离比,正是自然界遗传密码的生动呈现。”

“我希望在孩子们心里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这是江永明始终坚守的教学信念。为突破遗传学教学难点,江永明历时数月研发“遗传定律与性状分离比模拟程序”教具。这套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的创新成果,先后荣获2024年长寿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他的课堂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总以具象形式呈现:玉米杂交实验搬进教室,校园植物制成标本教具,食堂泡菜转化为微生物发酵案例……这种“生活化教学”理念成效显著,其所带班级高考生物成绩长期位居全区前列。

从教学实践跨越到学术高地

除了专注于教学指导外,江永明还在自身专业发展方面不懈追求。翻开江永明厚重的科研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从教学实践中提炼的研究课题。“成为专家型教师是我永恒的追求。”这句话诠释了他对专业发展的执着。

2014—2018年,他主持完成校级课题《高中生物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相关成果《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谈》《高中生物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研究》分别发表于《文理导航》《教育现代化》等期刊。此外,江永明还独自主持开展市级课题《以微型课题促进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的三个子课题研究,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范式。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在学术期刊上的突破。2008年,其撰写的《Schur-convexityAndSchur-geometricallyConcavityOfGiniMeans》被SCI期刊收录,成为当时长寿区中学教师中罕见的国际期刊论文作者。“那段时间每天改稿到凌晨,连梦里都在推导公式。”他笑着回忆,科研之路虽苦,却让教学有了更深厚的理论支撑。

做青年教师成长的“铺路石”

“江老师就像一本行走的教学百科全书,是他告诉我,好的生物课要让学生看到知识背后的生命温度。”青年教师谭霞的感言,道出江永明作为导师的育人理念。作为长寿一中生物教学带头人,江永明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视为重要责任,2020年,他全程指导谭霞参加长寿区优质课大赛,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语言逐项打磨,最终助其荣获二等奖。他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江永明始终秉持“独行快,众行远”的理念,2024年1月受聘长寿区课题指导与评审专家库候补成员后,他定期开展教学案例分析、课题申报指导等活动,系统梳理出“教学问题-研究课题-成果转化”的教师科研成长路径,为区域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从青涩的师范毕业生到区域学科带头人,江永明用26年光阴诠释了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耕生物教学领域,将科研创新融入教育实践,构建起“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在基础教育与学术研究的交汇处,江永明始终保持着探索者的姿态,既脚踏实地扎根课堂,又仰望星空追求学术卓越。其教育实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专业素养:以扎实的学科功底奠定教学根基,凭炽热的教育情怀培育创新人才。正如他常说的:“生物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命,更要让他们懂得用科学的眼光去创造未来。”在长寿教育的沃土上,这位科技工作者正以躬行实践的姿态,书写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答卷。

(长寿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