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7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安徽省合肥市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32个赛区的近280支队伍参加。重庆赛区10支参赛队伍获得3个特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重点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考察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
大赛设置科普实验和创意作品等两类项目。其中,科普实验项目主要考查选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重庆市万盛职业教育中心的4支参赛队伍从材料轻量化、结构最简化等角度出发,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制作小车,完成越障任务,最终获得2个特等奖、2个二等奖。创意作品项目基于对实际生产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创新场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重庆邮电大学参赛作品《AI赋能画蜡人机协作平台非遗传承与演绎》着眼AI技术与非遗传统技艺相融合,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的同时推动技术创新,以开放共享模式促进非遗蜡染的现代化传承与大众参与,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获得创意作品大学组特等奖。
同时,来自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巴南育才实验中学校的参赛队伍获得二等奖,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市第七中学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校的参赛队伍获得三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重庆赛区比赛由重庆科技馆与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累计发动107所学校6200余支队伍参赛,参赛规模和覆盖面均创历史新高。下一步,重庆科技馆将充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持续优化整合优质科普资源,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全面提升科普服务效能,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重庆科技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