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

綦俊:立足临床勇攀医学科研高峰

发布时间:2025-04-21 | 作者:长寿区科协  | 编辑:刘露

在医学领域,临床与科研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院长綦俊,凭借二十余年在胸外专业的深耕不辍,完美诠释了一名医者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探索科研创新,以科研成果反哺临床,为患者带来新希望,推动区域医学科研事业发展。綦俊获评2024年“长寿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图片1

(图中右一为綦俊)

扎根临床,以科研破难题

“医者不仅是医生,更是一名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的科研创新必须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这是綦俊院长始终坚守的信念。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他时刻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不放过任何一个临床问题,坚持用科研创新思维去剖析、去探索。

肿瘤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大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綦俊院长发现肺癌早期诊断手段的缺乏是制约患者及时治疗的关键瓶颈。为此,他毅然将科研方向聚焦于肺癌的早诊早治领域。从最初的临床观察,到提出科学假说,再到开展深入研究,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他主持的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ct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建立以及在肺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索更为精准、高效的肺癌术后监测方法;重庆市卫生局课题《五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对多种标志物的联合研究,试图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课题《多层次分子检测模型辅助诊断肺小结节研究》,致力于为肺小结节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此外,他参与的《基于高通量靶向测序的血浆miRNA检测技术研发及肺癌早期诊断模型建立》等课题,也都围绕肺癌早诊早治展开。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早诊早治的希望,也彰显了他扎根临床、以科研破难题的决心与能力。

砥砺前行,以成果显担当

凭借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綦俊院长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近年来,他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1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就达9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10篇,这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医学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同时,他还获得专利授权四项,其中三项为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些专利成果都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綦俊院长作为《癌症筛查关键技术和防控模式的建立与推广应用》成果的主要参与人,荣获了2021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作为一名医者对患者责任与担当的有力证明。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是他无数个日夜的付出,都是他为攻克医学难题、守护患者健康的坚定信念的体现。

引领发展,以行动促创新

綦俊院长深知医院科研基础薄弱对医学科研发展的阻碍。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推动医院、推动长寿区医学科研创新的工作中。

面对医院科研场地匮乏的困境,他亲自组织科教科、基建科等相关科室,多次讨论研究,精心部署区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从选址规划到设备采购,从人员配置到制度完善,他都事无巨细地参与其中,为医院科研创新工作搭建起了坚实的平台。在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认证工作上,他更是不辞辛劳,多次亲临机构现场,给予专业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医院顺利通过了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的认证,这一成果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医院、区域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也为医院进一步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綦俊院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展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对职责的执着坚守和对科技工作的无限热爱。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者,更是一位杰出的科技工作者。“科技来源于创新,对科技工作的执着,也是一位医者对患者的责任和担当。”綦俊说,今后,他会继续深耕在临床一线,带领更多科研医务工作者不断创新,不负患者生命所托。

(张梅 长寿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