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勇教授是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也是重庆高教老协长江师范学院分会科普宣传教育组组长。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科普第一线,围绕科学家精神、科技发展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惠及大学师生、中小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等多元群体,让上万人因此受益,成为重庆科普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
紧跟时代,内容丰富有趣
王晓勇的讲座既有历史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覆盖科学家精神传承、中国科技成就、工业革命演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等多维度视角。在“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专题中,他讲述了程开甲带领团队设计中国首个核试验测试方案的故事,展现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担当;在“中国,挺立第四次工业革命潮头”中,他从全球视角分析中国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王晓勇还擅长跨界融合,比如“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达·芬奇”“科学与文学”等讲座,就用生动案例揭示了科学与艺术的共通性,引起观众共鸣。
因人施教,让科学“接地气”
针对不同观众的需求,王晓勇的科普方式也灵活多变。面对高校师生,他通过“物理学思想”“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旗手”等主题,激发年轻群体对科技创新的热情;给中小学生讲课时,他用“站得高看得远的牛顿”“中华神器的中国姓名”等趣味故事,播撒科学梦想的种子;而对社区居民,他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中国硬实力”“中国软实力”,让大家感受到国家科技发展带来的底气。
传递精神火种,点亮家国情怀
弘扬科学家精神始终是王晓勇开展科普工作的核心。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放飞中国梦”讲座中,他通过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故事,诠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十位女科学家”专题则聚焦何泽慧、黄令仪等女性科学家,展现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科技报国之路。这些内容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科学家们浓浓的家国情怀,也增强了年轻群体用知识守护国家未来的信心。
从大学讲台到社区课堂,从历史回望到未来展望,王晓勇用一场场生动的讲座,架起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在科学普及的道路上,他如同一位“科学火炬手”,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重庆高教老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