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举办第二期“Green Bridge Salon & Workshop: Short-Video Production”国际青年短视频科普活动。在首期培训成果的基础上,本期更加注重从技能体验走向实际创作,突出AI工具在科普传播和跨文化表达中的应用,吸引了多国留学生志愿者参与。

活动由甘肃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学会咨询顾问赵中开场。他以“国际志愿者服务”为主题,结合多项绿色公益项目,介绍志愿者如何通过影像记录行动与传递理念。随后,学会志愿者赵宇(Mirza Umar Subhani)分享了跨境电商与青年传播案例,帮助学员理解影像与社会参与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场景。
本期最大亮点是AI赋能的教学模式。学会信息技术负责人熊及辉利用自建AI服务系统进行中文授课,系统可在授课人发言的同时自动生成多语言字幕,并与教学PPT或视频同屏展示,为现场学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该平台未来还将应用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和跨文化沟通等场景,为多语言学习和专业培训提供高效工具。
在视频剪辑工作坊中,熊及辉带领学员完成从素材整理、镜头编排到字幕优化的全流程实操练习。接下来,学员将把本次所学应用于此前在重庆企业参观与实地拍摄所获得的素材中,制作个人短视频作品。
优秀作品将提交至学会联合合作伙伴参与的联合国UNV志愿者项目注册体系,参与者可获得UNV志愿者证书。同时,作品也将参与学会即将举办的视频竞赛,为国际青年搭建展示创意与发声的平台。
活动延续“线下学习+线上同步”的模式,并向参与者开放录播回看,为更多国际青年参与绿色传播实践提供便利。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 马定平 供稿)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