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科协助力乡村振兴:三年科技帮扶结硕果 李子产业提质增效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07 | 作者:北碚区科协  | 编辑:明毓琳

7月6日,北碚区科协联合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组织科技志愿者深入澄江镇上马台村,开展“惠民兴县·科技助农”李子树技术指导活动。通过现场鉴定2023年引进的李子新品种高接换种成果,测定果实品质参数,为当地李子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针对上马台村1200亩李树品种单一、树龄老化导致的成熟期集中、品质退化等问题,北碚区科协自2022年起携手西南大学专家团队开展精准帮扶。科技志愿者李晓林牵头引进14个国内外优质李子品种,于2023年2月启动高接换种试点工程,通过改良嫁接技术、优化树体结构、制定标准化栽培方案,系统推进品种更新换代。

三年来,专家团队累计开展田间指导23次,培训果农180余人次,免费发放复合肥等农资。2025年,全部引进品种实现稳定挂果。经现场测定:早熟品种“五月脆”单果重31.8克,糖度15%,脆甜多汁;特大果型品种“大石大王李”单果重达71克,糖度18.9%,商品性优异;晚熟品种奈李、歪嘴李虽未完全成熟,糖度已超15%,丰产潜力显著。对比本地传统品种(单果重21.6克,糖度19.6%),新品种在果型、产量、错峰上市等方面优势突出,有效破解了同质化竞争难题。

经综合评估,专家组筛选出青脆李、五月脆、黄金李等6个主推品种,同时建议保留部分特色老品种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此次科技帮扶实现亩均增产300斤,预计带动果农年增收超200万元,上市周期从20天延长至45天,市场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北碚区科协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科技+农业”服务模式,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更多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这场持续三年的科技助农行动,不仅让上马台村的李子树结出“致富果”,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北碚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