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科协启动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重庆市被确定为开展改革试点的五个省市之一,陆续出台了《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3+1”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科协组织“三长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北碚区科协按照市科协统一部署,积极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进入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兼(挂)职,通过“三长”广泛联系服务团结引领卫生、教育、农业等各领域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打破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阻隔,使“三长”成为基层科协工作的重要工作力量。北碚区“三长制”改革充分激发了基层创新创造的活力,有利助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18-2021年,北碚区科协连续四年获评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三长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天津等地的改革研修班上作分享推广,并在“全国全域科普工作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现场会”“重庆市‘三长’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上作专题发言。
一、顶层设计、以点带面。2018年,区科协选定静观镇进行改革试点,区、镇分别成立了“三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落实工作职责并召开了试点工作推进会。2018年11月9日,静观镇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选举出静观镇科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其中,静观镇科协主席1名,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3名,秘书长1人。静观镇的试点,探索了将“三长”吸纳进科协组织的途径和充分发挥“三长”作用的工作方式,理清了工作程序,积累了工作经验。次年,为进一步完成街镇“三长制”全覆盖,区科协向区领导作汇报后,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三长制”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通知》,同时配套出台《北碚区街镇科协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方案》,为基层科协如何依托“三长制”改革强化组织建设提供了路线。
二、接长手臂、形成链条。2019年下半年,北碚区全面集中推进“三长制”改革,区科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讲政治、懂科技、爱科协、能干事、愿服务”作为吸纳“三长”进入街镇科协班子的基本条件,实行“三长”人选由区科协会同所在行业部门党委(党组)协商,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在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业服务中心(或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中选优确定。与此同时,区科协给街镇科协改革工作教方法、提要求、解难题,并参加各街镇代表大会和换届后的全委会。在各街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全区所有街镇按照科协章程要求,严格程序操作,于当年年底实现了北碚区街镇科协“三长”全覆盖。当年共计吸纳了“三长”兼职副主席50名,其中同级学校校长16名、教办中心主任1名、医院院长14名、卫生服务站站长2名、街镇经发办主任6名、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11名,各街镇科协专(兼)职人员由原来的34人增加至84人。“三长制”改革扩大了科协的覆盖面,夯实了街镇科协的组织基础,提升了基层科协的规范化运作水平,一定程度缓解了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的“四缺”现象。
三、面向基层、真抓实干。各街镇科协以“全国科普日”“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科技大赛”等重要活动为载体使“三长”的本职工作与科协的业务形成了交汇点,发挥各自资源和渠道优势,联手开展工作,形成互惠互利的生动局面。一是带动各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转型升级,“三长”中的学校校长带领老师、医院院长带领医生充实到科普大学老师队伍中去,解决了社区科普大学的师资问题,为“三长”进社区开展活动开辟了新通道。二是壮大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将街镇科协“三长”全部纳入到区科协科技志愿服务支队中,同时要求“三长”招募其辖区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为“三长”架设了参与科技志愿服务的桥梁。三是建设优质科普资源,与“三长”中学校校长所在的学校、青辅协、图书馆共同完成了“科普智慧园”系列活动,精心准备了《一颗种子的变化》《了不起的机器人》等九堂优质科普课程走进学校。四是强化科普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共同开展“科普中国APP”落地应用,全区注册科普信息员9400余人。与基层“三长”联系,共同组织参与“2021年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网络赛”并排名全市第一。五是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组织“三长”们讲述自身科技报国故事,带动全区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校学生,共同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创新争先做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
北碚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