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市科协加强目标管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日常监管,为直属企事业单位实现有质量有效率有动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巩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庆科技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接待观众数量进入省级科技馆前三名;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成为推进全市科技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课堂内外》成为全国发行区域最广、品牌认知度最高的优秀青少年科普期刊;电脑报、天极网、灵狐科技等传媒持续健康发展;《21世纪人才报》转办为《重庆科技报》,填补了重庆科技领域专业性报刊的空白。
盘点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各项工作的“成绩单”,我们会发现,这张充满精彩与希望的试卷,已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给市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重庆科技馆:“馆馆合作”开创科普服务新模式
重庆科技馆在市科协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科技馆+”系列发展模式,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互融、优势资源互补、平台共建共享、人员互访互鉴、发展互惠互利的“馆馆合作”模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并初见成效。
跨界合作打造科普服务精品
2017年,重庆科技馆与重庆图书馆洽商,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领域开展便民惠民服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两馆已在多方面开展合作,联合打造“科普大篷车+流动图书车”同步行动的“科技人文直通车”系列活动。未来,两馆将在科普教育培训项目合作、虚拟场馆建设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共建共享公益科普平台,进一步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拓展覆盖延伸科普服务边界
重庆科技馆为扩大跨界合作效应,赴渝北区、九龙坡区等图书馆考察,共商与图书馆开展科普活动,打造“科技+人文”服务精品。目前,重庆科技馆九龙坡区、渝北区科普体验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重庆科技馆探索与区县文化系统合力共建“科技+人文”的便民惠民新格局初步形成。
开放整合推动多行业合作
重庆科技馆先后与重庆自然博物馆等行业场馆密切交流与合作。下一步,重庆科技馆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结合市科协五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整合科普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再做新贡献。
科技服务中心:立足科技 创新发展
科技服务中心
拍摄视频1.7万分钟
重庆Q博士推送信息5358条
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3亿元
开展科技信息推送实现经济效益19.04亿元
组织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赛事,获奖180多项
近年来,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紧紧依靠科协系统智力和网络资源优势,认真抓好传统项目,承接市科协公益项目,打造职能职责升级版,取得了良好成效,成为推动全市科技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真抓实干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中心在做好科协摄影摄像及信息资料库建设工作的同时,制作开发科普动漫77部、科普视频260条,通过移动电视、室外大屏及楼宇电视等开展科普宣传;承办的《重庆科协》杂志连续4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内刊”;承担重庆Q博士微博、重庆科协微博、微信和巴渝风网站的内容建设和信息发布工作。先后在重庆大学、江津潍柴公司、万州衡远公司等开展培训,培训企业一线创新工程师337名。
转变突破打造精品项目
服务中心承担了市级学会联系服务、科技社团年审及评估工作;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承担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服务工作;建成重庆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并参与运用管理工作。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组织开展市级青少年科技竞赛、主题科普活动、科学体验等活动。
服务中心未来发展将以科技创新服务和科学普及服务为重点,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开拓创新,寻求突破。
课堂内外:转型融合走出一条“产学研”之路
课堂内外
系列期刊月均保持180多万册
年出版600多种特色选题教育图书
2013年: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2015年: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2017年: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
2012—2017年,是课堂内外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阶段。在新技术新媒体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历史背景下,课堂内外定位“服务三亿青少年”,开启教育服务转型融合,走出了一条面向未来的“产学研”之路。
书刊出版发展保持竞争力
《课堂内外》市场影响力名列全国青少年期刊第一名,连续五年入选“中国邮政畅销报刊百强”“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先后荣获“双百双效期刊”、“全国优秀少儿报刊”、重庆出版政府奖等荣誉。
活动赛事影响力持续提升
由课堂内外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成功举办12届,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作文赛事,200多所全国知名中小学校成为大赛基地校。由课堂内外联合教育部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累计受益学生超过4亿人次,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德育品牌。2012年,中国科协授予课堂内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3年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特殊贡献奖”。
数字出版转型孵化多种产品
课堂内外的数字出版转型探索,通过融合发展创新产品、服务及营销模式, 先后孵化了“课堂内外电子书包”“壹笔·作文”“灵狐课外”等产品。
其中,“壹笔·作文” 下载用户近60万、注册用户36万,跻身中国教育报、教评网联合推荐的 “2016年度中国教育APP金榜”;“灵狐课外”荣获重庆市2017科技创业“最有价值项目”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