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永川区中医药学会会长阳正国获评“重庆好医生”

发布时间:2021-08-24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8月19日,由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评选的“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1年第二季度人物发布,永川区中医药学会会长、区中医院门诊部主任阳正国榜上有名。

阳正国,永川区中医药学会会长,永川区中医院门诊部主任,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常委、脾胃病分会委员、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膏方专委会主委、名医学术研究专委会常委、脾胃病专委会委员、肿瘤专委会委员。获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卫计委中医科技成果二等奖、永川区名中医、永川区第四庙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中医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深得患者信赖。

不忘初心

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说起学中医的初衷,阳正国依然记忆犹新。他说:“小时候,父亲是老病号,常反复咳嗽、气喘,行动困难,因为家在农村,离城区很远,只有在当地赤脚医生那里吃西药、打针治疗,疗效很不好。当时,外祖父是一名个体中医,只开处方不配药,在当地小有名望。父亲病轻时偶尔让我陪他去看病,病重时会经常叫我去开处方,然后到药店抓药煎服,疗效很不错。还经常听到父亲和外祖父唠叨麻黄汤、小青龙汤效果如何之类的话题,当时就觉得中医很有用,应该是那时就萌生了学中医的想法吧。”由于家境贫寒,他读书很努力,小学、中学阶段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特别爱好文科,1980年,高中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医院校的学生。农村娃出身的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不但以优良成绩完成了学校的规定学业,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的中医药著作,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拜师取经

中医学既有深邃的专业理论,又强调经验积累,其教育模式也有其特殊性,主张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先有传承,后才可能创新。所以,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光有院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跟师特别是跟名师学习取经尤其重要。从1991年至今,阳正国先后拜李斯梅、王辉武、周天寒、马有度为师学习。几位老师虽各有特点和擅长,但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经验宏富、功力深厚的前辈名医专家。他有幸得到几位恩师的悉心栽培,较好的传承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用心读书

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要想有所创新,必先要传承,多读书就显得很重要。《医宗金鉴》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阳正国说:“历代中医著作汗牛充栋,该如何选择呢?首先应该读好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是中医学最基础的经典著作,必须进行深读、精读。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经典原文入手,逐字逐句深入研读,背诵重要条文。对其中重要的方剂,不但背诵其药物组成,还要记住其药物用量、加减变化、煎服法及服药宜忌等。同时,还学习历代各家学说,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反复斟酌推敲,使我对中医经典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谈到如何学好中医的时候,阳正国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拿出自己翻阅多年的已很陈旧的几本中医著作说,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理论实践结合,厚积方能薄发。

大医精诚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呢?”阳医生侃侃而谈:“唐朝的中医大师孙思邈写了一篇著名的《大医精诚》,精与诚是为医者必须练就的素质,就是要求医生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我不敢自称精诚大医,但个人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做一名为百姓健康服务的良医还是可以的。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至少应该达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树立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包括高尚的医德、和蔼的态度、得体的举止以及良好的口碑等综合形象,使病人信任医生。为了治病,医患之间需要结盟共同对付疾病,虽说是临时结盟,但却很重要,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之一。

其次是,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阳正国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即使在其他的为人处事方面都不错,但如果学艺不精,识病辨证不准,处方用药不当,疗效自然不佳,就做不了一个好医生。另外,宽容、谦虚的心态很重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持续提高专业素质,才能成为好医生。

从医30多年,阳正国坚持走突出中医特色之路,不断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深入探讨中医脾胃学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推崇“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认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脏腑不安,气血不和是诸多病证的根源,而调理脾胃实为临床治本之大法。临证主张四诊合参并重,辨病、辨证、辨体结合,认为仔细的观察和良好的沟通是保证疗效的前提。

勤恳耕耘自有收获。阳正国经多年潜心研究,筛选出自创经验方10多个,在《中医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多篇。擅长以纯中医方法调治脾胃病、肝胆病、湿热证、肿瘤、妇科杂病等,深得患者信任。

周舟 永川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