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三长守护精神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1-08-1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唐仕友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已29年。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知识为患病的精神病人及家属、辖区百姓提供广泛的心理健康科普服务,同时,立足精神卫生科学工作,引进和开展了多项精神疾病诊治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精神健康守护者,为百姓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保驾护航。

一、发挥三长作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针对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患病后去专科医院或机构就诊的就诊率低的现状,为了更好地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素养,唐仕友发挥三长作用,通过街道科协,以各种形式宣传、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一是编写心理健康科普手册。先后编写了《精神疾病康复手册》《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手册》《精神心理疾病就医指南》等精神心理健康科普读物,为广大百姓提供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学校、工厂、机关及乡镇、街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近年来,唐仕友几乎走遍了万州各街道乡镇,累计开展精神心理健康科普讲座近40场,受益群众近万人。三是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利用每年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或者专题科普活动,带领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在各乡镇、街道分别开展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同时借助电视、报纸及新媒体等手段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累计宣传150场次。

二、培养科技人才,壮大精神卫生队伍

近年来,因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观念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及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的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但精神卫生服务人才严重不足。唐仕友作为精神领域的科技专家,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形式引进、培养精神卫生服务专业人才。一是引进和培养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执业医师是精神疾病防治的核心,近年来,平湖分院引进和培养精神科执业医师近20人,极大解决了精神科医生不足的现状,满足了病人的就医需求。二是引进和培养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力量,近年来,平湖分院引进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近20人,并成立了独立的心理治疗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从业人员从10年前的2人发展到目前18人,极大地方便了普通百姓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三是支持和培训基层精防人员。基层精防人员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的重要力量,唐仕友结合万州区科协“三长带三师”行动,每年带领骨干医师,深入到基层乡村卫生院现场开展技术培训10次以上,他亲自为基层精防医师授课,共培训精防医生200余人;同时,还先后培养精神科转岗医师60人。这些人员不断充实到精神卫生防治队伍中来,扩大了医疗科技服务能力。

三、提升诊断水平,促进精神病人康复

精神疾病早期诊断、系统规范治疗是精神病人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基础。唐仕友带领团队成员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引进开展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精神疾病诊治水平。他先后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7项,引进开展新技术10余项,同时通过优化学科设置,创立精神残疾康复疗养基地,建立老年精神康复中心,成立睡眠医学中心等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各种精神疾病的专业诊治和康复,为精神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四、做好科普宣讲,服务科学素质提升

作为钟鼓楼街道科协副主席,唐仕友积极参加街道科协开展的各项科普工作,在辖区深入居民小区开展科普宣教,努力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一是担任社区科普宣讲员,在上级科协的支持下,唐仕友利用收集到的各类科普读物、海报,编辑整理了科普小课件,利用义诊的机会为街道群众进行科普宣讲。2020年,他先后在街道20多个居民小区给群众作了各类科普宣教60余次,听讲群众7000余人次。二是发动群众积极参加科普竞赛。为推动辖区公众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唐仕友配合街道科协,发动当地医疗科技工作者和群众参加各类科普竞赛,他还身体力行,给大家示范讲解竞赛试题,引导群众通过科普竞赛学习各类科普知识,在医院和街道掀起科普学习的热潮。三是在大型科普活动中开展义诊。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唐仕友带领科技志愿者,在街道各小区开展巡回义诊,宣教精神卫生知识,为患者送医送药,为当地群众开展好科普服务。2018年来,唐仕友先后在街道各社区开展各类健康义诊67次,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

万州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