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罗天洪
他用十年磨一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终获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他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推动永川产业发展;他教书育人,培养的70余名硕士研究生均成为了各地制造业的精英人才。他,就是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罗天洪。
罗天洪教授为学生授课
十年车桥,终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5月,罗天洪教授担任重庆文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2019年7月,他担任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成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同年11月,罗天洪入选首批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巴渝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罗天洪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过程系统集成、机器人新型功能部件与整机开发、机械装备关键部件及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43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在内的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提升,对特种车桥转型提出新需求。国产特种车桥性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缺乏完善的设计理论,二是缺乏成套的技术手段,三是缺乏高效的生产工艺。为解决这些问题,罗天洪教授带领的团队从2009年起开始与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特种车桥的研究工作,力争突破关键技术,支持国产特种车桥向高性能转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天洪教授带领的团队用十年的时间突破了三大关键设计技术,发明并研制了两种新结构,针对特种车桥制造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车桥制造新技术与方法,建立了特种车桥壳体构件生产线,生产节拍降低了80%以上,设备占用率节省了33%以上。设计的新型湿式多片制动器安全性优良,制动平稳,设计的新型贯通式驱动桥重量降低了22%,价格降低了50%。该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覆盖的企业广,14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产值行业占比超过7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累计约为10.30亿元。
2019年9月,罗天洪教授及其团队凭借“高性能特种车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校企合作,推动永川高质量发展
罗天洪教授团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永川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努力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推动永川高质量发展。
2019年5月,罗天洪带领团队与永川的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长距视觉驱控一体化智能移动弧焊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项目研发总投入500万元。该项目采用激光视觉引导技术和基于驱动、控制和视觉一体化闭环鲁棒控制技术研发出可进行自主长距离移动、高精度识别和自动跟随焊缝的移动式智能移动焊接机器人,实现焊接智能化,通过前端高精度传感技术应用和驱控视一体化控制器系统集成技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
紧接着,罗天洪的团队又与永川的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了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船用柴油机燃料喷射系统核心零部件柔性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应用”,项目研发总投入559万元。该项目建设以公司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点,重点围绕船用柴油机燃料喷射系统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构建智能化生产线。
前不久,城市道路绿篱修剪机器人的面市受到多家企业及广大市民的追捧。2018年8月,罗天洪就承担了重庆市城市管理科技计划项目“城市道路绿篱修剪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并于2019年12月完成了项目的结题。该项目研发的绿篱修剪机器人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代表亮相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带动了城市道路绿篱修剪机器人市场的启动,开展了商业化运行模式探索。
2018年12月,罗天洪教授团队承担了四川浩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横向项目“半球部件机器人转运柔性末端执行器研制”,于2019年12月完成了项目的结题。该项目研制了一套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的半球形部件的机器人转运柔性末端执行器,实现对半球形部件的吸取移动,从而完成搬运工作,并且确保在搬运过程中部件不会发生跌落。
诲人不倦,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
“砥砺人品,造民族之干城;探索奥秘,塑师生之真情;泛舟学海,结同窗之至纯;跋涉书山,展学子之本领。”这是罗天洪教授团队工作室的训言。
罗天洪教授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从2007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指导了70余名硕士研究生。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中,有9人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余学生均成为了各地制造业的精英人才。
除了指导硕士研究生,罗天洪教授还积极投入本科生的培养,先后教授《机械工程专业导论》《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指导毕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达50余人。
罗天洪教授还先后主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建设经费2000万余元,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获国家级奖项2次、省部级6次,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入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罗天洪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带领重庆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向特色型“双一流”迈进。
周舟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