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总支书阙兴国
4月的古路镇乌牛村,满眼嫩绿的李树林在山间绵延几千亩地,一簇簇繁茂的小果子压弯了枝头。如今的乌牛村靠着仙桃李的产业,村民当上合作社股东坐地分红,又在合作社打工拿工钱,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的发展,离不开村民致富的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阙兴国。
阙兴国,男,1971年生,汉族人。现任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总支书。
心系乡亲,返乡创业
19岁时,阙兴国外出创业。经过10多年的创业打拼,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也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份,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乌牛村的发展,心想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自己经济条件越好越是牵挂家乡的父老乡亲。
“当时的乌牛村六成耕地撂荒,人烟日渐稀少,一天天变成空心村,这让在外做生意的阙兴国看着心痛。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看着它撂荒,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阙兴国毅然决定回老家做点事,于是2003年回村干上了文书,2007年当选为乌牛村支书,打定主意要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
先是发展传统产业养猪,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后由于家乡地处限养区,被迫转型。
针对“山多、撂荒地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耕地少,劳动力少,农业收入少的三多三少”村情实际,经请教区农委专家调查研究、反复论证,选定“仙桃李”作为主导产业。2013年阙兴国和村委会主任带头,自筹资金成立了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配股50%,每年提取净利润50%按亩分红给农户。如今村里的仙桃李也成规模,农民开始变身股东分红,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是他从未放松过,每天都匆忙地奔波在带领村民振兴乡村的道路上。
懂技术善经营,天道酬勤
阙兴国热爱学习,多次参加市区各类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帮他打开了视野,引入了先进的理念,他意识到农业也是一个职业,而且现代农民需要现代的经营理念和手段武装。按照“组织引领、群众参与、大众筹资、网络惠民、利益共享”20字方针,他带领合作社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模式,2014年栽种300亩仙桃李,经过三年精心管护,在2017年喜获丰收,单个果子达到半斤,2017年销售收入150万左右,纯利润10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分红10万元,农民分红50万左右,另外农民合作社打工收入近50万,前期入股的300亩土地,平均每亩收入3000元,让村农初尝到了甜头。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五保户、1%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困难户,均已加入合作社,全村已入股518户,给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4月,正好是仙桃李管护的关键时期,阙兴国来到仙桃李基地,给来疏果的工人做培训。“今年的果子特别好,密密麻麻压弯了枝头,大家都是有分红的农户,我也知道大家舍不得摘掉果子,但要想成熟后果子结得大、结得好,现在必须要狠下心来疏。”阙兴国一遍遍耐心细致地向工人们讲解疏果的要领。
一棵树将近要摘掉30%的幼果,完成疏果基本上要花费40分钟。看着工人们开始熟练地疏果后,他又仔细地检查仙桃李树是否有虫,是否缺养分……
他说:“仙桃李种植规模社已经达到了2500亩,合作社预计2019年将实现:1亩×40棵×20斤/棵×30元/斤=2.4万元,管护成本大约3000元/亩,即1亩仙桃李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入股农民可分红1万元/亩。”
随着仙桃李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他又想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来拓宽销售渠道。他积极联系了重庆市邮政局的相关负责人来指导村里的电子商务网点建设,顺利建成了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销售仙桃李。
共享春风,共创未来
在党的十九大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重大利好决策下,阙兴国对于未来发展的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我们将发展重点瞄准了田园综合体、乡村观光,我们还要建乡村书院、健身小道和500亩观花采果基地。还要对农村院落进行环境整治和统一打造,让城里人周末、节假日能够住进来,感受田园生活。”
他将带领全村以仙桃李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紧临南北大道、保税港区、江北机场、离主城19公里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与“中国四海兄弟(香港)控股集团甘太家产业集群”合作建设重庆最大的猫狗主题乐园。让赏花、采果、垂钓、聚会等趣味体验活动贯穿一年四季,让小孩、老人、青年能在乌牛村找到喜欢的活动,让特色小吃和特色餐饮满足来客的胃,让充满乡情的民俗安抚来客的疲惫。让来到乌牛村的朋友,留得住身心,记得住“乡愁”!村民们谈到他们的支书,无不竖起大拇指。
现在,乌牛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先后接待全国人大、国家组织部、邻近区县学习借鉴的样板典型,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乌牛村的产业将越来越红火,农民收入也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程小莉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