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关于多措并举加快人才强区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和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重庆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相继出台了人才强区2018年—2020年“三年计划”等政策措施,各级科协结合“四服务一加强”定位,积极为助推人才强区建设建言献策。本文结合渝中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让优秀人才“近悦远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生产要素和人才资源跨区域流动不断加速,区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赢得竞争,赢得未来。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渝中区金融、高端商贸、互联网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人才近10万人,这是该区宝贵的资源。要从政策机制、制度保障上着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有关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从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措施,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要大兴爱才之风,主动联系服务人才,积极关心照顾人才,增强各类人才对渝中的认同感、归属感,为渝中区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紧扣重点产业,积极选拔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尽管渝中区人才资源丰富,有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高精尖人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渝中区打造数字服务业特色发展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后,与此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生物识别等行业和领域,更是人才奇缺。据重庆邮电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市认定的大数据智能化等方面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仅25人。因此,必须眼光向外,在聚力发展重点产业,引进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的同时,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培,既招商引资又招商引智;要调查摸底,建立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团队、专家、人才库”,对符合条件的推荐评审“渝中英才”;要以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作为人才引进配置的导向,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紧缺、急需人才等方式,配强渝中区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满足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

紧扣中心工作  加强人才平台建设

加快人才强区建设,要围绕全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提高引才聚才质量,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为渝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要构建人才引进孵化平台。结合渝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在渝中区设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体系。二要构建人才管理平台。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企业需求,引导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合作,引进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专家吸引集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形成“院士专家+项目+工作站”服务管理模式。三要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引进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家属落户、子女入学、户籍管理等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潜心投入创新创造。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致胜未来。牢固树立“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的理念,广聚各方英才而用之,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引领渝中高质量发展。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