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为建设世界强国而奋斗》的讲话,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根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一、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情况
(一)公民科学素质的概念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公民科学素质(简称CSL)是反映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和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之一,由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三部分构成。
(二)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情况
1.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发展较好
2017年9月到11月,重庆市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覆盖重庆市18—69岁年龄段的公民,分线上线下样本同时进行,回收有效样本25909份。被调查者得分为70,归类为具备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较好,2017年重庆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7.5%,比2015年的4.74%提高了2.76个百分点,取得较大进步。
2.不同分类群体的公民科学素质均有差别
从地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分类来看,重庆不同分类群体的公民科学素质均有差别。例如,从地域分类来看,重庆市共有38个区县,又将重庆划分为四个片区,其中,主城片区(10.9%)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高于重庆市的总体水平,具备了创新型地区的科技人力基础;渝西片区(6.9%)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处在发展较好阶段;渝东北片区(5.8%)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处在夯实基础的阶段;渝东南片区(4.9%)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提升的潜力。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2017年重庆市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了17.5%,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9.4%,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1.4%。
以上数据显示,青少年以及重庆主城以外的其他区县尤其是渝东南片区是提升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也是完成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目标的关键所在。而科技馆的社会职能职责级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应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不遗余力的发挥自身作用。
二、重庆市科技馆行业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现状
(一)科技馆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社会科普宣传教育设施,是重要的公众文化设施,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场所,是科技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科技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增强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进程中,为国民学习科学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不仅成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手段[2]。
(二)重庆市科技馆行业发展现状
1.政府支持,领导重视,“科教兴市行动计划”在全市全面铺开
重庆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全市要全力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抓好落实,实现新作为”。
重庆市科协在传达学习市“两会”和中国科协“两会”精神时,也明确提出,“要紧扣全市工作大局,把握为打好“着力为“三大攻坚战”和实施“八项行动计划”提供科技人才服务、学术引领服务、科学普及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要求,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这些都表明,“科教兴市行动计划”已作为全市行动纲要,在全市全面铺开。
2.重庆地区区县科技馆建设逐渐起步
自2009年重庆科技馆开馆以来,重庆部分区县也陆续开展场馆建设,截止目前共有3所区县科技馆开馆运营,建设中的4所,规划中的2所,区县科技馆建设陆续开展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对科学教育的不断重视,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新建、改造科技的高潮还将持续。
三、重庆市科技馆行业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系统、全面的科技馆行业内容建设标准或指南
目前全国科技馆行业内只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制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于全国科技馆的建设标准有清晰的要求和界定,但对于建成后的科技馆如何进行维护、业务指导等内容性建设没有体系化的制度标准。这就使得重庆地区新建的科技馆尤其是公民科学素质较低的区县科技馆,在开展科学普工作时(如展教资源开发、展陈设计、科技导览等),没有经验可循,对重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
(二)全市科技馆行业建设发展不平衡
受当地政府及科技馆自身对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认识和要求的影响,以及地域资源的不平衡性(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使得市内各场馆之间,以及同级别场馆间在场馆开发建设、科学教育活动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展教人员的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
这也导致主城区公民科学素质明显高于区县,尤其是离主城中心较远的区县,如城口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4.0%。
(三)区县科技馆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
目前,除重庆科技馆以外,在已开放的3所区县科技馆中,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馆2015年才建成开放,其余2所均为2017年建成开放。区县科技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尚未积累一定的经验。尚处于“新馆效应”状态,这使得场馆基于处在“重展轻教”的状态,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开展中经验还不够,可持续性的科普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因此,需要上级主管单位,以及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兄弟场馆给予一定的业务指导和帮助。
四、重庆市科技馆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重庆市科技馆行业的引导和管理,加大经费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和公众对科技馆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科技馆主管部门应引导、鼓励和推动科技馆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服务工作。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工作做好引导,并加大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如有必要可设立公民科学素质提升项目。科技馆自身也应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的普及工作,进一步厘清各级科技馆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
(二)重视科普教育职能,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调查,推进科普工作精准化,体现区域特色
科技馆要深入学习和了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不仅要掌握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研,尤其是做好青少年及公民科学素质比例偏低区县的需求调研,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素质提升项目,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动品牌,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重庆市整体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工作服好务。
(三)加强市内各场馆间的沟通与交流,平衡区域科学教育资源,向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适当倾斜
受区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及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地区间的公民科学素质不平衡现象普遍,科技馆科学普及的职能不可能做到本区域的服务全覆盖,应该向本区域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教育资源、环境、经费等)的地方倾斜,同时,科学教育资源充分,经费充足的科技馆,尤其是省级科技馆要加强与重庆市其他区县科技馆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市内科技馆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华龙.2017年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公较前年有较大进步[EB/OL].
http://cq.cqnews.net/html/2017-12/12/content_43460967.htm
[2]曹宇.浅谈科技馆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作用[J].管理科学,2015(33):17
重庆科技馆供稿 作者:张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