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科普中国栏目来渝对重庆市科协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新亮点、新举措、新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专题采访。5月31日,人民网刊发系列文章专题报道重庆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现摘选如下:
作为中国科协首批科普信息化工作省级综合试点单位,重庆市科协2015年便开始探索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面向市民开展科普工作。2017年5月,重庆市科协联合市文化委启动实施“科普文化重庆云”项目,通过整合科普中国服务云、国家数字文化共享工程以及重庆本地特色科普文化资源,建设科普文化重庆云平台,配套开发支持跨使用的软件程序,并在全市城镇社区、深度贫困乡(镇)村社等地部署1800个大屏触控终端,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有计算机设备上安装软件,持续为市民提供科普文化信息化资源的系统集成与精准推送服务。
渝中区科协积极开展“百千万行动”,推进社区、学校与“科普中国”的精准对接,现已在52个社区和7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立了科普中国e站。其中,渝中区大溪沟街道人和街社区积极探索“五化”模式,走出了科普信息化服务群众的新路子;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科普中国优势资源有效运用的新模式。
永川区科协积极开展校园与“科普中国”的精准对接,在辖区中小学校建立科普中国e站,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其中,兴龙湖小学根据自身实际,将“科普中国”优势资源与学校科技教育相结合,开展“三重五结合”体验式科普。双竹渔业协会以大力发展科学养殖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协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科普中国”的精准对接工作,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让科技知识惠及更多会员及周边养殖农户。
万州区科协、江北区科协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创新科普理念、活动载体、工作抓手和服务模式,积极拓宽科普供给渠道,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提高科普供给效率,在辖区广泛开展了“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推动科普中国在社区、学校和乡村实现落地应用。
据悉,此次采访活动属于人民网“全国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系列采访活动之一,意在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各地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影响力。
(邹小龙 市科协科普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