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九龙坡,暑气渐浓,却挡不住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之约。7月6日,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的青砖灰瓦间,迎来了2025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夏令营(重庆营)的25名海外华裔青年营员。当他们的身影与重庆育才中学学生的笑脸在社区广场相遇,一场以“科技实践”为桥、以“文化交融”为魂的中外青年对话,就此拉开序幕。
营员们的第一站是社区智慧服务中心,近距离体验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社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科技应用如何融入日常社区治理,切身感受科技为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对重庆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探索的“科技赋能”路径有了直观认识。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发生在随后的与重庆育才中学学生的中外青年科技实践交流志愿服务活动中。当“关键词接力”的破冰游戏开始,西班牙营员抛出的“绿色能源”“社区参与”,与育才学生回应的“立体交通”“老城区改造”碰撞出思想火花—前者带着地中海沿岸的环保实践经验,后者则扎根于山城爬坡上坎的现实需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各组轮流展示创意方案,赢得阵阵掌声。特别设置的“文化交流”环节中,育才学生向海外青年展示了重庆美食、传统文化和科技产品,海外青年则分享了各国科技志愿服务的有趣经历。
活动中,重庆育才中学的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海外青年的创新思维和对科技的热情让我受益匪浅。希望未来我们能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更多科技话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营员对育才学子的表现印象深刻:“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展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来的思考。听说今年育才有毕业生被斯坦福、牛津等名校录取,这让我由衷敬佩。”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营员则被重庆文化与国内教育特色吸引:“同学们给我介绍了重庆美景美食,让我对国内教育体系有了新认识。”
从民主村的智慧服务中心到热烈的方案展示现场,从麻辣鲜香的味觉记忆到思想碰撞的火花四溅,这场中外青年的相遇,证明了科技与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当年轻的智慧与热情交织,便能在城乡发展的土壤上,培育出跨越国界的理解与合作之花。
市科协国际合作部、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九龙坡区科协 供稿